文翁办学,在中国教育史上的意义突出地表现为:
,文翁石室是所由省级地方政府兴建的官学,开中国地方官办学校之先河,其影响极为深远。自汉武帝下令全国各郡效仿文翁办学后,全国各地办学如雨后春笋,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推动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
第二,对文翁兴学的功德,后世评价极高,将文翁办学并促进蜀地文化发展的功绩与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辉煌业绩并提,“文翁化蜀”与“李冰治水”同为秦汉时代四川的两项造福后人、功彪史册的不朽业绩。李冰和文翁也因促进、推动蜀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颂、景仰。
第三,文翁办学,由此形成了深厚的石室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理论,如“非教无以保富庶,非待富庶而后议教”、“教以尚德为先”、“诱进”等等。这些观点和理论,延及后世,成为我国教育优良传统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有积极的意义。第四,虽时移世易或胜衰起伏,石室在原址办学二千余年(即现在的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历代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石室得以长盛不衰,为世所罕见。
这些史实、这些历史功绩,让我们在文翁办学2145年后的今天,在慨叹几千年社会的沧桑巨变及由此引起的教育的发展变化之余,亦缅怀创建石室精舍之文翁,数典于恢弘石室文化之先辈,更牢记发扬石室精神之使命。
1904年(光绪三十年)学校由当时的“成都府师范学堂”改为成都府中学堂。这标志着改办新学的开始。这以后校名虽多次变动,但1904年的这次变动,却被视为石室教育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这次改革,从学制、学习内容、教材使用、教师选择等方面都有重大变革,尤其以学生学习内容的改革为,即由以前的《诗》《书》《易》《仪礼》《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变革为学习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其办学格局亦更接近现在中学的格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先进的科学、民主的影响,这为后来四十年代学生运动在石室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改办新学是石室办学者“因时应事”,顺应时代发展的重大举措。
从1904年开办新学到1949年建国前,四十多年间,社会变异频繁,文翁石室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但这段时期也是学校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成都府中学堂的开办,吸引了四川各地的学生,人才荟萃,郭开贞(沫若)、王光祈、周太玄、李人、漆树等先后就读于此;一方面,教师中人才济济。历史上,一代名师刘豫波、何其芳、曹葆华等曾掌教于此,可谓群星璀璨。同时学校经费来源较为稳定,兴建校舍,充实设备,礼聘名师,废旧学制,开办新制初中,继而新制高中开班授课,课程内容丰富,学校面貌一新。迄至四十年代,石室以教学水平高、管理严格而著称。
1949年建国后,石室由此步入新的时代,成为一所在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学校先后使用过川西石室中学(1950年1月);四川省成都第四中学(1952年9月)等校名;先后有董育才、黄大州、周孟璞、张联华、赵霁云、王侃等六位同志担任过成都四中(现石室中学)校长或主持学校工作。
这一时期,在各位校长带领下,石室中学模范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校教职工同心同德,完成重点中学肩负的任务,在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教育、教学规律,培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后备力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1959年,学校被评为成都市文化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化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50—77年),为国家培养学生14715人(1950年仅61人)。“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求真理,求技艺,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文翁石室优良的学风和光荣传统在这一时期相沿以进,发扬光大,学校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至今石室的继任者对石室教育史上辉煌的这一段都深深铭记,并以此为激励,发扬石室精神,争创水平。
1978年,石室师生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迎来了石室发展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至今,先后有王侃、颜振、李淼、叶长坚、王绍华、王明宪六位同志担任校长或主持学校工作。
在这几位校长的带领下,石室在改革开放后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时刻:
1979年,经四川省及成都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对外开放学校;
1983年4月,起用现名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1953年9月,由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重点中学之一;
1981年,再次由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
1985年7月,石室中学所在地——汉文翁石室旧址,由成都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被省教委(现省教育厅)首批评估验收通过为示范性普通高中。
改革开放,给石室带来生机与活力,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也更加规范、有序,不论是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学校融优良传统与现代教育为一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创性工作。检视二十几年来石室中学所取得的成绩,石室人庆幸对历史交出了这份答卷。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石室中学融石室办学史上的优良传统与现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经过几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形成了一套带石室特色的办学思路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石室光荣传统: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材实;
石室办学思想:继承光荣传统打好素质基础培育创造能力;
石室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优良历史传统与现代教育融为一体的,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开放性的学校;
石室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求真务实;
石室培养目标:为把学生培养成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杰出人才的后备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石室优良教风:高(德高志高学高)严(严明严谨严格)
精(精要精到精彩)活(活学活导活用)
办学特点:
石室光荣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
1、弘扬石室传统的文化特色
2、因时应事,不断创新的时代特色
3、“高、严、精、活”的教育教学特色
4、对外交流的开放式办学特色
2002年春,成立石室中学国际部,加强国内外文化教育交流;
据统计,改革开放后,从石室校园走出18535名毕业生,成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
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著名校友
·郭沫若:文学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原中国科学院院长
·李一氓:革命家,原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周太玄:科学家
·贺麟:哲学家
·李劼人:文学家,原成都市副市长
·王光祈:音乐理论家
·何其芳:文学家(在石室教授国文)
·曹葆华:文学家(在石室教授英文)
·芶清泉: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志明: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主席
·钟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校歌、校徽及校庆
校歌
石室中学校歌由原校长叶长坚作词,作曲家刘文晋谱曲。歌词如下:
穿越历史风云,历尽时代艰辛,植根中华大地,屹立锦江之滨。
啊,石室。文翁永存伟业,学风辉耀古今。
荟萃无数英才,哺育万千先驱,明窗翰墨书声,光大石室精神。
啊,石室。学子勤奋进取,志在中华振兴。
校徽
石室中学的校徽是有“石室”二字组成的钟状的标志。
校庆
石室中学的校庆是11月11日。
学校组织
工会
成都石室中学工会是学校党总支领导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教育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建设一支学术过硬、师德高尚的教职工队伍。成都石室中学工会主席韩晏(女)。
学生会
成都石室中学学生会是成都石室中学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性组织。2000年举行的全国学联23大上,该会当选全国学联主席团副主席,直至2005年全国学联24大召开。在这一时期,干里里、胡夏融、伍姗姗(女)相继担任该会主席,此后学生会主席职务一直空缺,由张魏任学生会副主席主持工作。成都石室中学学生会设有学习、科技、生活、体育、文艺、安全等部及秘书处
2009年4月,石室中学正式成立教育集团,成员17家,包括自办、领办和直接指导学校。其实,“教育辐射”的做法,石室中学早在1997年就做出了探索。在成都陕西街有所成都十中,后来改制为成都石室联中,并一跃成为成都市民心目中的初中之一。2009年5月,石室中学在原三十中的基础上领办“石室中学初中学校”,该校校长由石室中学副校长何建明执掌。何校长表示,石室初中学校可容纳2200名学生。第二年,学校就在区统考中排名。
2010年9月,石室中学扩建,北湖校区竣工投入使用,包括初中、高中教学,可帮助4000多名学生求学。
石室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正在通过自办、领办和对口帮扶三种方式,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
石室自办学校有:石室文庙校区和北湖校区
石室领办学校有: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和彭州石室白马中学
直接指导的学校包括:成都石室联合中学、成都石室联中西区、成都石室联中蜀华分校、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原16中)、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原成都双楠实验学校)、成都石室外语学校、成都石室佳兴外语学校等。此外,石室中学还对口帮扶了一部分学校,包括金堂赵家中学、大邑安仁中学、郫县二中、邛崃高埂中学、崇州怀远中学等。
2011年初,石室中学教育集团下属的8所初中,宣布成立初中教育联盟。这也是成都初中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首批成员学校:成都石室中学、成都石室联合中学、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成都石室白马中学、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西区)、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据透露,拟定成员学校包括:成都石室外语学校、成都石室佳兴外语学校、金堂赵家中学、大邑安仁中学、邛崃高埂中学、郫县二中、新津中学、石室联中蒲江分校、成都市二仙桥学校、成都市华建学校。